1215日上午,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暨学术交流会在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成功举行。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国重室学委会主任詹启敏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王红阳院士,西北核技术所欧阳晓平院士,华东理工大学田禾院士,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叶朝辉院士,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重室主任柴之芳院士,中子科学国际研究院吴宜灿院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Tom K.Hei教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汪小琳教授,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常学奇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周平坤教授,复旦大学邵春林教授等14位学术委员会成员出席。江苏省科技厅科研机构处副处长张洪钢,苏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崔锦江,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创新委员会科技管理处处长邹和成、科员卢旭,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孝峰出席指导,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医学院主要负责人以及国重室师生等160余人参会。开幕式、学术报告和交流总结分别由曹建平常务副院长、詹启敏院士和柴之芳院士主持。


  


线上线下专家领导集体照

 

  

曹建平常务副院长主持会议


开幕式上,苏州市科技局崔锦江副局长对国重室建设五年来的科技成果和科普工作表示肯定。她指出,作为苏州市科研平台建设的重中之重,国重室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通过技术平台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高端人才协同融合,取得更多创新型的成果,为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苏州市科技局也将一如既往为实验室建设提供支持和服务。

  

苏州市科技局崔锦江副局长致辞


江苏省科技厅科研机构处张洪钢副处长充分肯定了国重实验室过去五年取得的重要成果。他强调说,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国重实验室认真对标国家重组的要求,切实增强紧迫感,尽早启动重组的准备工作。江苏省科技厅将继续加强组织协调,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有力高效的支撑实验室进一步建设发展,积极推动实验室向使命驱动转型发展。

苏州大学李孝峰副校长指出,国重室成立以来培养和吸收了一批优秀人才,取得了各类奖项和成果,并于2021年并获得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是学校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典范,今后,希望在学委会专家的指导下促进高水平科研合作,加强科研资源互联互通,带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将实验室建设推向一个新台阶。

  

苏州大学李孝峰副校长致辞


学术委员会主任和苏州医学院院长詹启敏院士指出,当前是医学发展的最佳历史机遇期,无论是放射治疗,还是核医学、核药的发展,以及核事故的应急处理等问题,都对放射医学在新时代提出了新要求。要用医学的科技创新支撑医疗服务能力,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对健康的需求,传承放射医学的历史使命。苏州医学院也将大力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

  

学术委员会主任和苏州医学院院长詹启敏院士致辞


王殳凹特聘教授代表国重室作2022年实验室工作进展汇报,包括建设目标和研究方向、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科研产出及荣誉奖励、行业服务及成果转化、学科建设及对外交流合作、科普宣传及社会工作,实验室管理和未来计划等等方面。

  

王殳凹教授作作2022年国重室工作进展汇报


五个代表性成果报告分别是张昊文副教授的放疗联合肿瘤免疫治疗中的FLASH效应—‘DNA完整性假说的提出,张力元教授的放射治疗的自我革命布拉格治疗,史海斌教授的活体定量成像与原位测量,刘汉洲副教授的低活度含氚废水处置研究和何亦辉教授的新型高性能低成本核辐射探测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研究

  

五个代表性成果汇报


与会领导和专家围绕工作报告,从放射医学及交叉学科前沿、国重室未来研究方向和目标等角度,广泛交流和深入讨论,一致认为在江苏省、苏州市和苏州大学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柴之芳院士的引领下,经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国重室在过去的五年取得了崭新和丰硕的成果。学委会委员们和各级领导对国重室即将面临的重组等问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实验室主任柴之芳院士在总结中对各位专家和省、市、校领导长期以来对国重室建设的帮助和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国重室即将面临“2.0版本,其内容和实质需要认真思考。改组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按国家和省科技厅要求,一手皇粮一手市场两手都要用。其次,国重室重组的名称还需思考研究,要搞清楚核环保的真实含义,保留放射医学的同时与国家中长期战略规划、健康中国和双碳目标等重大需求相结合。中能多粒子超导医学研究加速器是国重室未来发展的顶梁柱,现已经过多次论证讨论,希望能建成落地,将放射生物、核药、航天医学、高分辨率、特种功能材料等五个终端发挥最大的能量。最后,他谈到,国重室2.0要依靠年富力强的新一代,希望专家领导们继续支持国重室的发展建设,柴之芳院士也将尽自己所能做更多贡献。

  

实验室主任柴之芳院士作总结讲话